喜逢豐收季,各地原糧已大量上市時期。與往年不同是新季水稻未受極端天氣影響而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各地新米自上市以來便開啟了“下跌模式”。其中粳米累計下調幅度在0.2元/斤,中晚秈米累計下調幅度在0.1元/斤左右,那么此輪米價會跌多久?經銷商何時補貨為佳呢?以下是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結合南北方實際情況作出簡要分析。
短期內米價或將繼續(xù)下跌
緣何新季大米價格在現基礎上繼續(xù)回落呢?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托市還未大范圍啟動。根據“關于印發(fā)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的通知”中了解,2018年水稻托市啟動的時間較往年晚,根據現階段市場行情預計中秋節(jié)后湖北、安徽等地將率先啟動托市,但根據今年托市收購的力度,其啟動的范圍或將較小。東北三省托市將在11月1日啟動,實際啟動時間或將在11月中下旬。其次,新糧即將進入上市高峰期。國慶節(jié)期間天氣晴好,利于新糧的收割與晾曬,國慶節(jié)后新糧上市量將大幅增加,收購主體均為市場化收購而言將抑制企業(yè)入市收購的積極性,畢竟企業(yè)也有自己的顧慮,大量存貯必將為后市帶來隱患,托市節(jié)后又將是陳糧主導的市場。最后,新糧自身的條件,主要表現在水分大、農戶早已改變售糧習慣,新糧上市后將部分原糧變現,集中上市必將導致稻價難有上漲之勢。
托市啟動后米價迎轉折點
歷年來托市收購在原糧市場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市場稻價的漲與跌均要看托市收購的情況。托市力度大,其稻價上漲的動力相對較大,畢竟米企與糧庫間將爭奪糧。受托市延期的影響,國慶節(jié)前主產區(qū)均未啟動水稻托市收購。預計隨著南方秈稻產區(qū)率先啟動托市后,稻價將向托市價靠攏,收購主體的增加將使得工廠的加工成本小幅上漲,屆時米價將呈穩(wěn)中趨強的態(tài)勢。截止目前,黑龍江圓粒水稻烘干糧外發(fā)裝車1.30-1.35元/斤,出米率67%以上、長粒水稻烘干糧外發(fā)裝車1.52-1.53元/斤,出米率65%上,超級稻1.25元/斤左右,濕糧20%左右、安徽產區(qū)豐兩優(yōu)稻谷收購到廠價在1.2-1.25元/斤,出米率65%、湖北產區(qū)豐兩優(yōu)稻谷多在1.20元/斤以內,出米65%,黃花占收購價在1.22元/斤左右、雜交稻收購價1.15元/斤左右,國標三等糧,市場價格均低于托市價,托市啟動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后市米價利好因素多
之所以說后市新米市場利好消息也不少。其一,陳糧拍買即將停止。預計國慶節(jié)后水稻拍賣將是最后一期,屆時陳糧停拍,陳米將陸續(xù)退市,給予新米良好寬松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畢竟2018年前三個季度多為陳米主導的市場,新米在價格上并不具有競爭優(yōu)勢,特別是大米副產品碎米、白米、酒米等產品的滯銷拖累其工廠的加工利潤。其二,四季度新米的保管條件向好。進入四季度后,我國各銷區(qū)氣溫將明顯下降,且新米上市的水分也有所降低,屆時經銷商方面?zhèn)湄浄e極性增強,需求量上的增加,新米出貨速度加快及價格趨于穩(wěn)定。其三,四季度進口大米總量萎縮。受我國逐年下調水稻最低保護價及國家大量向市場投放低價陳糧的影響,我國大米現貨價格與進口大米價格間價差逐漸被縮小。據海關數據統(tǒng)計,2018年1-8月中國稻谷和大米進口量為202萬噸,同比下降24.6%,2018年1-8月中國稻谷和大米進口金額為1080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1.9%,如下表所示,屆時進口大米對我國大米市場的沖擊將逐漸減小,利于我國大米的市場銷售。且價差的縮小,也能夠相應的提升我國大米出口競爭力。
綜上所述:在新糧大量上市后,新米價格或將繼續(xù)呈小幅下跌的趨勢。但進入十月份中下旬,因稻價持續(xù)低位運行,基于成本的考量,使得農戶惜售心理將加重。特別是面臨種植高成本的投入,預計國慶節(jié)后隨著托市的陸續(xù)啟動,稻價將獲得一定的底部支撐,屆時米價將止跌企穩(wěn),整體呈穩(wěn)中弱勢震蕩運行。欲了解更多稻米詳盡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xù)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m.kagbk.com)以及APP(http://m.kagbk.com/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尹秀穎)